« 命運連線 | Main | 草莓蛋糕變酥餅 »

你有你說.我有我說

方言的差異是一個談一生也談不完的話題。近來接連看了網友熱烈地談這題材﹐我也來湊湊興﹐談談在香港使用內地普通話音譯產生的問題。

關於翻譯地名人名問題

聞見思錄的周兄談及翻譯外文人名地名時遇到的問題﹐也引了陶傑鼓吹用粵語音譯的文章。香港人說粵語﹐用粵語讀出國內的普通話譯音很多時都與原文相去極遠。其實問題除了是普通話和粵語的語音差異所致之外﹐也是音譯時選字的問題。

中國漢民族的方言都源自古漢語﹐語音有一定的對應。某些字差異大﹐某些差異少。如果在選字作音譯的時候﹐能夠選一些在各主要方言差異少的字﹐就能夠 把陶傑所說的問題減輕。例如﹕陶 傑提出的「科索沃」原文是Kosovo﹕「科」字普通話讀 Ke﹐粵語離題萬丈地讀 Fo﹐由於粵語沒有讀 Ko 的字﹐如果一人讓一步﹐選用發音近似的「哥」字﹐普通話讀Ge﹐粵語讀Go﹐就能得出兩個方言都能接受的字。「索」字普通話讀 Suo﹐粵語讀 Sok 。用「索」字在粵語中就得出一個原本沒有的k音。如果選用「所」字﹐普通話一樣讀 Suo﹐粵語讀 So﹐兩種語音都接近原音了。至於「沃」字﹐兩種方言之間差異更大﹐普通話讀 Wo﹐粵語讀 Yuk﹐同原音的 Vo 真的是完全一天一地。如果改用普通話同音的「窩」字﹐由於粵語也是讀  Wo﹐就皆大歡喜啦。把 Kosovo 譯作「哥所窩」﹐在普通話(Ge Suo Wo)和粵語(Go So Wo)都同原音比較接近。

可能大家會認為﹐每次音譯都要如此推敲﹐豈不是很麻煩﹖不過其實我們能夠讀出的音節是有限的幾百個﹐如果按照上面的方法把所有的音節做一次﹐每一個音節選 出一個在各方言中差異最少的字。這個過程﹐若同時兼顧其他大方言如滬方言閩方言等﹐就可以照顧到全國大部份人口了。把這些字列成表﹐當成如日本的假名字母 般﹐規定全國音譯時只從這個表的字中選。例如要音譯 Si 音﹐就一律用「斯」字﹐不用其他在普通話同音的「四死私司寺」字。

不過這方法還是照顧不了那些「-M 姆」「-T 特」「-P 普」「-K 克」「-R/L 爾」這些尾音。粵語有 M/P/T/K 尾音﹐普通話沒有﹐而滬﹑閩方言也沒有粵語這麼多尾音。所以﹐應該是粵語讓步﹐而且這些字已經一早在香港的譯名中存在多時了﹐大家都習慣了﹐例如﹕福特汽 車﹐飛利普電器﹐約克公爵等等。

不如不譯

還有另一個方法﹐就是不譯。

隨著漢語拼音的普及和外文的流行﹐懂拉丁字母的人已經越來越多。在不久的將來﹐全國懂得這些字母的人將會與懂得漢字的人差不多。就像現在在中文中加入阿拉伯數字一樣﹐在中文文章中照寫字母﹐例如說Kosovo﹐就直接寫拉丁字母﹐最多在後面用上面那些選出來的字注音﹐就不會再引起甚麼混亂啦。


延伸閱讀﹕

聞見思錄—沃爾福威茨
聞見思錄—答港燦兄
Just a Sidekick—本地傳媒的譯名問題

TrackBack

TrackBack URL for this entry:
http://www.cosine-inn.com/weblog/mt-tb.cgi/522

Comments

這讓我想起"多芬'的故事。

在台灣,什麼都要翻成國語的,有一次鬼佬朋友到台灣探我,見到屈臣氏擺放Dove洗髮精,但是已經沒有DOVE字樣在瓶身,他問我是不是DOVE,我說對呀,他直嘆氣說,英文現在是全世界通用的語言,為什麼不乾脆把DOVE這四個英文字放在瓶上,省得重新印刷及翻譯。

這是因為,我們有自己的文化,即使是外來品,我們也要本土化啦,所以我真覺得譯音不能省,所謂入境隨俗嘛,這道理就像去了內地要知道CeˋSuoˇ= toilet嚕。

不過,所有的譯音都還是要統一才好呢。

小時候家裡的報紙將"葉利欽"翻譯成"耶爾辛",幾乎令我失去讀報的興趣.記得陶傑也提及過大陸翻譯的原則是每一個字母都要譯出.例如Eisenhower就譯成"艾森蒙威爾".Alex君那邊也有很多例子,不贅.

讓我也說說吧﹗要中國和香港用同一個譯音﹐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用的字並不一樣的。在內地﹐我同意要用同一個譯音﹐因為他們已經有統一的普通話發音標準。內地的每個省﹐每個市﹐他們都要考同一個試的﹐管你同意不同意﹐那就是標準。這個試叫國家語委試(簡稱)。他們的考試綱目﹐也出了一本書。

世上很多所謂的標準都是有改進的餘地,如果有使用上的好處,為甚麼不能變更?

就算以前慣用的譯名不改,以後的新譯音也可以選一些照顧多些方言的字吧?例如,不用「沃」字,用「窩」字,對普通話用者毫無分別,其他方言區的人就能更準確地知道原音。除非政策最終是要消滅方言,全國統一規定要說普通話,那又當別論。

沃和窩的發音是不同的﹐沃是第四聲﹐窩是第一聲。

聲調是漢語的特色﹐普通話四聲﹐粵語九聲﹐但大部份外語都沒有聲調﹐所以翻譯外文時不同聲調的中文字﹐只要聲母韻母相同﹐就可以互換而不影響譯音的準確程度﹐這就是我所指的沒有分別。

例如粵語的 「詩﹑史﹑試﹑時﹑市﹑事」聲母韻母相同﹐但聲調分別是陰平﹑陰上﹑陰去﹑陽平﹑陽上﹑陽去﹐但都可以用來音譯S音﹐準確程度一樣﹗

Stannum兄好,上次討論的「中文」和粵語等等問題,最近小弟新寫了一篇,敬請指教!:)
請移駕:〈漢語、華語、中文,做個了斷,再開新頁〉 - 微笑‧語言‧歷史
http://linshi.twbbs.org/blog/item/MilchFlasche/53047

剛好我之前也關心到音譯外來語的問題,若您有興趣的話,也敬請賞光看看這篇:
〈閩南語配音的「萬里尋母」!〉 - 微笑‧語言‧歷史
http://linshi.twbbs.org/blog/MilchFlasche&postid=50520

祝 平安:)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