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x 2 | Main | 感官樂園 3-Iron »

無聊人生の悲劇

前幾天看了雪梨電影節選映的「世界盡頭╱女朋友」。老實說﹐今年看的五套電影節作品﹐我評分最低就是這齣了。本來片名頗為吸引﹐世界盡頭嘛﹐有點超現實的味道﹐但看完後實在對譯名不敢恭維﹐日文原名我不清楚﹐英文譯名 World's End / Girlfriend 沒有問題﹐但將片中多次提及的世界末日譯成世界盡頭﹐就非常誤導﹐令我以為說的是一個超現實的地方﹐或是一種心靈境界。

※ ※ 警告﹕以下內容包括電影情節描寫 ※ ※

片中女主角常常害怕世界末日﹐以為會剩下她孤零零一個人漂流大海……但如果看電影中呈現她的無聊人生:沒有希望﹐沒有意義﹐覺得感情只是一個可以依附的水泡﹐一天天都只是渾噩地渡過的話。這樣﹐就算世界末日﹐又有何干﹖

電影一開始﹐就是女主角被同居男友趕出去﹐拉著行李去投靠男主角。本來髮型屋的工作因為與老闆鬧翻而丟了﹐就去當街頭拿宣傳牌的賓尼兔。工作勞累﹐她不止 一次說她不是一生下來就要當洗頭妹╱賓尼兔﹐但其實她想當甚麼﹐也許她也沒有問過自己。後來遇到新男友﹐就像樹熊般依附過去﹐把他當作全世界。當然﹐一旦 感情生變便覺得是世界末日了。

男主角喜歡她﹐一直非常明顯﹐但似乎她對他卻完全沒有興趣﹐只把他的家當臨時避難所而已。在末段二人纏綿將到床上﹐她竟然把安眠藥混進飲品中把他迷暈﹐然後就擺出避過一劫的表情﹐留下字條離開。

電影中的幾個人物演出都頗為表面﹐劇本的內心戲也欠奉。男主角不斷兜搭女子回家﹐對喜歡的女主角卻一籌莫展﹔他的同性戀同屋╱老闆對他的感情也欠缺描寫﹐只像幽靈般間歇地出現﹔女主角的新男友又無以名狀地與前度女友復合﹐把她趕出去……

此片讓我感覺得自己老﹐會不會是今天的少年都是這樣子﹖也許是我自己一直都是一板一眼的﹐從來沒有年少輕狂過﹐因而沒有共鳴﹖

電影的鏡頭運用沒有特色﹐沒有甚麼美感可言。盆裁店﹑魚缸﹑冬夜其實都是可以拍得很有美感的﹐但導演卻像沒有為畫面用心過。唯一是最後二人掉進地洞﹐坐井觀天看到的藍天白雲﹐好在﹐最後一個鏡頭﹐總算是美麗的。

Stannum 業餘評分﹕棧棧棧棧棧(十個棧滿分)

(按﹕用了「の悲劇」三個字﹐必須 acknowledge 一下 Nikita501 的站咯)

TrackBack

TrackBack URL for this entry:
http://www.cosine-inn.com/weblog/mt-tb.cgi/558

Comments

棧主,讓你失望了。真不好意思。

公園仔﹕呵呵﹐不用不好意思。最初看一些影評也是評價普通而已﹐所以沒有失望呢。其實戲是OK的﹐趣味性也可以﹐也有不少幽默荒誕的笑位﹐不是悶蛋片。更爛的片以前電影節也看過很多﹐不過幾個人物性格我都不喜歡﹐就寫得比較負面。

其實更有趣的是﹐同一齣電影﹐你看到的和我看到的﹐著實很不同。如你說﹕「導演將老脫牙的兩三段的三角關係輕描淡寫,把心機放在微妙的細節,甚至把一些小配角也寫得精巧可愛。之前看了幾部日本電影,只有這部沒有跟生活脫軌,能從迷失中找回真我。」

這個「真我」是從哪裡看到呢﹖

"の悲劇" 掌門人乃 Nikita~
我是徒弟,不敢叨光掌門人光啊~ :)

呵呵,我寫電影觀後感到是隨意之所致,也不太記起為何會這樣寫了。這些感想多少是與以Lolita和Cosplay為綽頭的《下妻物語》和《戀之門》兩部商業片比較而言。自己覺這兩部電影為了迎合年青他觀眾的口味,把他們迷失於潮流玩意的現象合理化,《世界盡頭╱女朋友》相對地比較老實,沒有製造美麗假象。(雖然最近重看《下妻物語》,發覺胡鬧中也有點深意。)

《世界盡頭╱女朋友》主角們的人生一直處於迷失,可能我倒認識不少迷失的朋友,覺得電影拍出了都市中總有一群表面混噩虛無但內裡其實放不低的矛盾。女主角知道自己一直當男主角是水泡,所以當她發覺有點愛上男主角時要馬上離開,因為她不想這段愛情在神志不情和被拋棄的寂寞下開始。我以為這是開始認真面對人生的表現。男主角也一樣,他也花了一些功夫從故有的生活方式走出來,認認真真的跑去追回自己的最愛。

男女主角其實都是傻瓜,常常做令自己後悔的事情,這種都市平凡人學習生活的故事也許有點俗套,但這就是人生。

公園仔﹕有趣有趣﹐也許我感受不到那女主角「有點愛上男主角」﹐所以對之後的故事的理解完全不同呢。我在猜﹐會不會是中文vs英文字幕的問題……我之前的理解是﹕發生了這麼多事﹐他倆渾噩的人生態度依舊不變﹐在洞中看天只是之前在貨車尾看天的重複﹐男主角的避風塘不管用了﹐就拿中年男人的家作避風塘﹔但如果照你的理解﹐他們的人生態度不同了的話﹐整齣戲就變得比較有意義了。

Stannum兄:
我記得香港有個個人網站也叫「世界盡頭」,蠻有風格的;有空搜尋看看!

我就是有點不長進。明明是很爛的片我總是用我的主觀鏡看得津津有味。早兩天和朋友吹水,我說我喜歡的電影當中有一大堆爛片,例如張家輝的《為人師表》,有線次次做我次次坐定定睇。

相反,那些大師拍的那些充滿符號學所謂符號,我很多時候也是一個也認不出來。

女主角有沒有一點點愛上男主角呢?電影節的放映後座談會總會有觀眾追問導演的各種動機和含意。有必要嗎?看電影比拍電影有趣的地方,是觀眾有他解讀的自主權,導演卻面對太多不由自主。

寒竹兄﹕在google找到「世界盡頭」站﹐但除了首頁之外﹐好像都不存在了。

公園仔﹕符號嘛﹐容我說說老本行﹐我們設計時﹐常常都加插不少所謂符號進建築物內。這些符號是有不同層次的﹐有的是實用性的符號﹐有些是理論性的﹐有些甚至是設計者個人經歷的符號﹐不同的符號讓對建築學有不同認識的人去解讀。我們不能要求每個用家和觀賞者都能解讀出原意。不過有時有人看得出﹐就會很高興呢。

我想﹐電影導演也是如此吧﹐就算不是大師級﹐很多電影中的一件道具﹐幾個音符﹐都是導演埋下的符號。如果看片時看不出來﹐要在座談會內追問﹐就有點失卻意義了。

Post a comment